围护结构的热耗计算与一般建筑物相同,其各种计算参数必须满足节能标准,例如手术室净化中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户的类型和尺寸等,这些需要同建筑专业共同协商确定。一些急救中心手术部的通道布置采用双通道方式,中间通道设为洁净走廊,外廊设为污物走廊,这种方式便于做到洁污分区、疏散方便,同时外廊可以作为手术室同室外的缓冲区,这样手术室的维护结构耗热量将减少40%以上,是一种比较节能的做法。
一级清洁手术室的人员为10人,二级和三级清洁手术室的人员为每间客房8人,四级清洁手术室的人员为每间客房6人。手术室净化期间,计算人体的热量和水分时要注意。选择聚类系数。手术室及辅房的用电设备主要有手术无影灯、电刀、、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这些用电设备功率可查有关医院设备手册。
7.工况调试与运行
调试于1999年4月进行。首先开机24小时后安装过滤器,接着测量各风口风速并进行调整,然后用倾斜式微压计、QDF-2A 风速仪测量各系统的送、回、新、排风量,各房间相对于走廊、室外的正压,用ND2精密声级仪测量各房间噪声并作调整。调整后,噪声、正压、新风、风速均达到设计标准;唯总风量偏大,因此项指标有利于洁净度,故不调整。
接着进行模拟夏季工况36小时运行,设定室温17oC,热泵及自动控制投入运行。选择房间对角线测点在0.8,1.0,1.3,1.8共4种高度,用HM34C温湿度测量仪测得各点温度,用热球风速仪测得各点在静压箱下3.0*3.0范围内风速,在1米面测得湿度。发现在0.8~1.8m高度内速度场、温度场分布均匀,其温差在0.9 oC以内。
随后进行模拟冬季工况36小时运行,设定室温30oC,系统工作正常;设定室温为23 oC, 湿度50%,运行10分钟后达到设计的温湿度要求。
4月15日通过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的检测, 5月通过了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见表3),其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运行至今,院方十分满意。
具有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中心供氧装置主要分布在医院的病房、急救室、观察室、手术室这些地方进行氧气供给,这些部门的中心供氧装置必须做到完善的布置。
中心供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气源、控制装置、供氧管道、用氧终端、报警装置,这是整个供氧系统的必须组成部分。气源必须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设计设备的安装,其纯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为了保障供氧系统地不间断运行,其电力保障必须做到要求,且严禁烟火。供氧系统地控制装置也是供氧系统地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保证了氧气的开关而且需要保证氧气纯度的清理工作,这部分装置必须有专人负责不间断坚守。供氧管道必须使用相关标准的管道材料制作而成,不能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氧气纯度,切不可有氧气泄漏情况的出现。用户终端主要是氧气终使用的地方,说手术室、病房等用氧区域是氧气终端的设置区域。报警装置主要设置在护士站用以监控氧气的纯度以及氧气量的变化以保障中心供氧系统的正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