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无尘车间的顶棚和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4h,疏散走道顶棚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
2、在一个防火区内的综合性厂房,其洁净生产与一般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非燃烧体隔墙封闭到顶。隔墙及其相应顶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隔墙上的门窗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6h。穿过隔墙或顶板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3、技术竖井井壁应为非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井壁上检查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6h;竖井内在各层或间隔一层楼板处,应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作水平防火分隔;穿过水平防火分隔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4、无尘净化车间的地面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354的规定:甲、乙类生产区应采用材料,同时应满足不发火、防静电的要求。丙、丁类厂房应采用不低于B2级的材料。
洁净车间内的管线组织是与各类机房的布置统一考虑的, 在二者能够协调统一的情况下对各类管线的敷设进行统筹安排, 采取不同的隐蔽措施, 围绕洁净区的上下左右划分出用于管线敷设的空间, 如上下技术夹层、技术夹道、竖井等。这些隐蔽空间的划分与布置应综合各专业要求, 力求统一, 合理。形成以洁净区域为核心, 上下左右被各种隐蔽管道空间和辅助用室紧紧包围的布局。管道隐蔽空间的设计中, 管道竖井作为各类管线竖向集中空间, 应尽量毗邻机房布置, 技术夹层作为管线水平分散空间, 要为管线的穿行及检修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者的相互位置关系应力求保障各类管线的走向明确简洁。在此基础上, 技术夹道作为局部的管线空间, 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布置。
净化空调运行模式
净化空调与舒适性空调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单纯是为满足空调区域温湿度要求而设置,因此,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本系统净化空调具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正常运行模式、值班运行模式和消毒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由操作人员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通过自控系统的图形管理工作站进行手动切换,在每种运行模式下,系统按照相应的控制逻辑在自动控系统的控制之下自动完成相应的功能。